归园田居(其一)
陶渊明
(五言古诗)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一、粗识田园白描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你也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吗?为什么?
久居都市的人,可能出于尝鲜,偶尔在此小憩,但大多不会长住于此。
久居乡村的人,或因缺乏审美情趣,或因陷于审美疲劳,也可能厌倦这种生活。
陶渊明为何把这田园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?只能到他的内心世界中去寻找——
二、赏析归田之志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少无适俗韵,流俗是什么?流俗:做官求禄。
性本爱丘山。本性是什么?本性:热爱自然。
误落尘网中, 一去三十年。“少无适俗韵”为何
“落尘网”?(1)贵族后裔,理当继承先贤;(2)儒家学子,义当修齐治平;(3)一家之主,情当求禄养家。“一去十三年”:29岁(393)初次出仕,做江州祭酒,不久回家闲居;五六年后又做幕僚,为时不长。41岁(405)辞去彭泽令,直至63岁去世,再未做官。 在经历了“出仕”与“退隐”的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后,他最终发出决绝的呼唤:“归去来兮!”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 何谓“羁鸟”、“池鱼”? 何谓“旧林”、“故渊”?“羁鸟”、“池鱼”:“官场”中的诗人。“旧林”、“故渊”:诗人久违的园田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“守拙”并非诗人自谦语!“愚拙”,实乃流俗之讥。面对流俗讥讽,仍然“坚守”不变,便有一种“让别人说去吧,走自己的路”的战斗意味。
正因为诗人是逃脱官场投奔园田而来,所以他笔下的“园田”便充满了真挚热烈的情感。
三、细品田园情趣
在陶渊明看来: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(茅檐草舍远胜× × × × )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(树环花绕远胜× × × ×)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(朴素村落远胜× × × ×)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(鸡鸣狗吠远胜× × × × )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(清净悠闲远胜× × × × )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(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)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(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)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(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)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(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)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(清净悠闲远胜摧眉折腰)
平淡“田园”因充满真挚“情感”,便有了盎然“诗意”。
四、深味卒章喟叹
久在樊笼里,
复得返自然!
复得返自然, 何谓“自然”?返“自然”:回归“田园与本性” (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)言有尽,意无穷……
归园田居 陶渊明
(五言古诗)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
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。
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狗吠深巷中,鸡鸣桑树颠。
户庭无尘杂,虚室有余闲。
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
“一言心得”:精诚,精炼,精彩。
五、选题“一言心得”
(1)陶渊明与我何干?
(2)陶渊明与我同行。
点 评
“一言心得”身处乱世 积极抗争,固为上策; 随波逐流,才是下; 洁身自好,不失良策。陶诗“人性之光” 拒绝沉迷物欲,坚守精神。 拒绝摧眉折腰,坚守节操。拒绝随波逐流,坚守本性。 我们身处“追星”泛滥的时代:有人追“名星”,有人追 “官星”,有人追“财
星”……明星滚滚,钢丝碌碌,又有几人能坚守自我的“本星”?!
孟子曰:“贫贱不能移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。”胡适复曰:“时髦不能赶。” 可以相信,倘若陶潜遇此“追星”大潮,依然会“采
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
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!
人类的本质,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。
——海德格尔(德国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