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工作有一种文化的内涵,有一种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,从而,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的主流文化,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。主流文化,就是学校先进的文化,就是学校的正气,用主流文化影响师生言行。核心价值观,就是学校工作的价值取向,就是学校的思想准绳。用学校文化统整,就是用主流文化规范师生言行,塑造师生符合学校文化追求的良好形象。学校文化统整,就
文化管理的理念体现的是学校管理的品味。当一个学校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,管理更多的是文化的引领。文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的理念,也是一种管理的手段。假如说学校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,那么,学校管理就有一定的层次性,文化引领是和学校从“初创阶段”发展到“高级阶段”的时期相适宜的领导方式。文化领导,我的主要体会有:首先是学校文化的提炼,其次是学校文化的统整,再次是界定学校文化的基本内容,最后,应该研究文化促进学校的原理。
学校文化,不是随意照搬的口号,不是千校一面的警句,更不是应付检查评估的标语。学校文化,应该是一种积淀,一种标识,一种精神。所以,学校文化管理,首先要解决的是学校文化的提炼问题,提炼学校文化,我的经验是从学校创办者的思想中提炼,从学校历史典故的精华中提炼,从学校知名校友的事迹中提炼。提炼学校文化的过程,就是一个学校文化发掘、学习、传承的过程,其本身就是一种学校的文化管理。
学校文化管理基本的思路是学校文化的统整。即用学校文化统领、整合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,使学校方方面面是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,每个方面,每件事情,体现核心价值思想。只长期有文化统整,才能在师生的身上留下深深的学校文化的烙印,才能体现自己学校的文化特点。
在我看来,学校的文化管理包括环境文化、制度文化、课程文化、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,这样的理解从理论上讲或许有争议,但我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是这样去做的。我们在学校文化管理时,太多重视了环境文化的管理,而很容易忽略精神文化的管理,更不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管理课程。我们总认为制度管理不是文化的范畴,而是属于科学的理性,其实,从文化的角度来建构学校的制度,学校的制度一定有丰富的文化意蕰,特别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,实际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构。我们重视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但更要挖掘学校活动的文化意义,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活动,或许影响学生一生的选择。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五种学校文化管理的形态各有不同的侧重,但课程文化的管理,永远是学校管理的重心,精神文化的管理,永远是学校管理的核心,制度文化的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基础,环境文化的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前提,活动文化的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生命力。课程文化的管理,本质上就是课程领导,课程领导是未来校长学校领导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。
学校文化管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课题,就是学校文化是怎样促进学校发展的,也即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的机理问题,弄清了这个问题,就可以有效率、有效益地组织好学校的文化管理。在我的管理实践中,要有效地实施文化管理,其基本策略有:一是熏育,二是化育,三是引领。熏育,就是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,确立一种核心的文化价值取向,让师生置身于学校的教育环境里,无形中、无意中对自己的言行有一种约束,有一种方向,使其形成学校环境及教育的“默会知识”,即通常所说隐性课程”;化育,《说文解字》释云:“化,及行也”。“教行”就是“教化”,即就事、就人,适时、适宜地呈现或者渗透一些事物文化理念和核心问题,调动师生自己对问题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,去感悟、消化、生成,一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化育是一种超然的心境,化育不同于熏育的地方在于,化育是“化性起伪”,就是说有“伪”的存在。即化育是一种改变,改变已有的不好的方面。引领,就是把学校文化作为一面旗帜,引导学校发展的方向。
评论